藥材名稱 | 刺莧菜 |
藥材別名 | 野刺莧、刺莧 |
功能主治 | 皮膚濕疹、血淋(尿中帶血)、白濁(尿液出現白色混濁物)、痔瘡出血、濕熱腹痛、赤白痢疾(兒童腹瀉) |
禁忌 副作用 | 皮膚濕疹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性涼,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止血藥(涼血止血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60克,煎服。外用:新鮮藥材適量,搗爛敷於患部。 |
功效作用 | 涼血止血、解毒消腫、清熱利濕 |
基原 | 莧科(Amaranthaceae)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.之乾燥全草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Herba Seu Radix Amaranthi |
英文名 | Spiny Amaranth Herb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味淡,性涼,歸胃經,歸脾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根圓錐形。莖淡黃色或淡黃綠色圓柱形,長30~70公分,直徑0.3~0.5公分,上部有微毛,斷面類白色。葉互生,灰綠色長卵形。穗狀花序密生小花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。胞果卵形。種子黑色細小。氣微,味淡。 |
中藥成分 | 三十一烷、齊墩果酸皂苷元;莖葉含α-菠菜固醇、混合皂苷、根含α-菠菜固醇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全草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全年皆可採收,去除鬚根後洗淨晒乾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村莊旁空曠荒地。分布於西北、中南、華東、華南、西南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Amaranthus spinosus 科:莧科 Amaranthaceae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大豆黄卷
流感、如:病毒性感冒、肺炎球菌;抗病毒作用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、除濕利氣、清熱透表 - 蝦
壯陽道、吐風痰、下乳汁、託痘瘡 - 麻黃根
降壓、固表止汗 - 問荊
利尿、止咳、涼血、清熱 - 玉竹
對急症效較不顯著、補養調理之品、改善邪熱引起頭痛的情形、養陰、生津、除濕止痛、袪風清熱、除煩渴、悅顏色、潤心肺、補中益氣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