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雞蘇 |
藥材別名 | 芥苴、龍腦薄荷、香蘇、水蘇 |
功能主治 | 邪熱諸病、喉腥口臭、吐衄崩淋、肺痿血痢、頭風目眩 |
禁忌 副作用 |
邪熱諸病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9~15克。外用:適量。 |
功效作用 |
理血辟惡而消穀、清肺下氣 |
基原 | 唇形科(Labiatae)植物水蘇Stachys japonica Miq.之全草。 |
英文名 | Herb of Japanese Betony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性微溫,歸胃經,歸肺經,歸肝經 |
性狀 | 1. 方莖中虛,似蘇葉而微長,密齒面皺,氣甚辛烈。
2. 莖單一,直立,四棱形,在稜及節上被小剛毛。莖葉綠色或灰綠色長圓狀寬披針形,邊緣圓齒狀鋸齒。輪繖花序,花冠粉紅或淡紅紫色,小堅果棕褐色卵珠狀。 |
中藥成分 |
暫未提供 |
藥用部位 | 全草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末莖葉凋萎後或翌年春季萌芽前採收,新鮮使用或晒乾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海拔230米以下的水溝、河岸等濕地上。產於河北、內蒙古、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。 |
相關 藥物 | - 漢氏山葡萄
解毒消腫、清熱利濕 - 川木通
通經下乳、通血脈、清熱、通利小便 - 伏龍肝
收斂、止瀉、止嘔、去濕消腫、調中止血 - 苦地丁
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卡他球菌、如:肺炎鏈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、散結消腫、清熱解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