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殭蠶 |
藥材別名 | 白蠶、僵蠶、僵蠶、僵蠶、姜蠶、天蟲、白殭蠶 |
功能主治 | 膚如鱗甲、小兒驚疳、血病崩中帶下(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)、痰瘧、結核、丹毒瘙癢、喉嚨麻痺腫痛、頭風齒痛、驚癇、中風失音 |
禁忌 副作用 |
膚如鱗甲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平肝熄風藥(熄風止痙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1.5克,煎湯;或製成丸、散劑。
本草備要:糯米泔浸一日,待桑涎浮出,漉起焙乾,拭淨肉毛口甲搗用。 |
功效作用 |
降血糖、抗凝血、抗驚厥、滅瘢痕、下乳汁、解痙、散結行經、治風化痰 |
基原 | 蠶蛾科(Bombycidae)動物家蠶Bombyx mori L. 4~5齡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殭菌Beauveria bassiana (Bals.-Criv.) Vuill.而致死之乾燥蟲體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Bbombyx Batryticatus |
英文名 | Stiff Silkworm |
性味歸經 | 味鹹,味辛,性平,歸肝經,歸肺經,歸胃經 |
性狀 | 1. 以頭蠶色白條直者良。
2. 白色、灰白色或顯淡綠色附白色粉霜類圓柱形,長2~5公分,直徑約5毫米,頭部黃棕色,斷面光亮綠色或黑棕色(外層粉性白色),習稱「膠口鏡面」。微有臭氣,味稍苦。粉末淡黃色或黃棕色。 |
中藥成分 |
脂肪、蛋白質 |
藥用部位 | 乾燥蟲體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收集養蠶時自然感染的白殭菌病死或人工接種培養的殭蠶,以石灰吸收水分後,可晒乾或小火烘乾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多棲熄於山坡石礫、樹皮、落葉下以及牆隙土穴、荒地的潮濕陰暗處。分布於遼寧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江蘇、福建、台灣。 |
相關 藥物 | - 地楓皮
行氣止痛、祛風除濕 - 羊耳菊
止咳、解毒消腫、行氣利濕、祛風利濕 - 乾漆
促凝血、解痙攣、殺蟲、消積、破瘀血 - 天竹黃
局部麻醉、鎮痛、定驚、鎮肝明目、利竅豁痰、去風熱、涼心經 - 山大顏
消腫拔毒、清熱解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