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升麻 |
藥材別名 | 鬼臉升麻、雞升麻、周升麻、空升麻、西升麻、綠升麻 |
功能主治 | 風熱瘡癰、斑疹、痘瘡、目赤、足寒陰痿、崩中帶下(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)、肺痿吐膿、時氣毒癘、久泄、帶下(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)、子宮下垂、脫肛、喉痛口瘡、身熱頭痛 |
禁忌 副作用 |
風熱瘡癰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慎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解表藥(辛涼解表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1.5克,水煎服;或入丸、散。 |
功效作用 |
解痙、增強免疫、抗驚厥、鎮靜、鎮痛、抗發炎、降溫、解熱、解熱散風、透疹、殺精鬼、吐蠱毒、解百藥毒、升發火鬱、表散風邪 |
基原 | 毛茛科(Ranunculaceae)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.、大三葉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.或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(Turcz.) Maxim.之乾燥根莖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Cimicifugae Rhizoma |
英文名 | Largetrifolious Bugbane Rhizome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味甘,性微寒,歸肺經,歸脾經,歸胃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1. 裡白外黑,緊實者良,名鬼臉升麻。
2. 不規則塊狀,多分枝,長約10~20公分,直徑2~4公分,表面棕黑色,斷面淡黃色或黃綠色。氣微,味苦。 |
中藥成分 |
異阿魏酸(Isoferulic acid)、升麻鹼(Cimicifugin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根莖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季採挖,去除泥沙,晒至鬚根乾時,燎去或去除鬚根後晒乾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黴、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山地林緣、林中或路旁草叢中。分布於河南、山西、湖北、陝西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雲南、西藏。 |
相關標籤 | - #升麻屬
- #單穗升麻
- #類葉升麻
- #興安升麻
- #大三葉升麻
|
相關 藥物 | - 牛黃
抗發炎、強心、抗驚厥、鎮痛、鎮靜、解毒、通竅辟邪、利痰涼驚、清心解熱 - 內金
增加胃酸分泌、健胃、遺溺、止瀉痢、消食積 - 榕樹葉
止血、抗菌、怯風止癢、活血散淤、止咳化痰、清熱怯濕 - 銅綠
殺蟲、止血、合金瘡、吐風痰 - 咸豐草
抑菌、拔膿生肌、消炎消腫、利尿解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