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羊耳菊 |
藥材別名 | 白背風、大刀藥、金邊草、白牛膽、白羊耳、過山香、豬耳風、大力王 |
功能主治 | 疥癬(皮膚病徵狀)、濕疹、痔瘡、乳腺炎、肝炎、風濕麻痺疼痛、咳嗽、風寒感冒 |
禁忌 副作用 | 疥癬(皮膚病徵狀)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利水滲濕藥(利水消腫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30克,煎湯。外用:適量,加水煎煮後清洗患部;或搗爛敷於患部。 |
功效作用 | 止咳、解毒消腫、行氣利濕、祛風利濕 |
基原 | 菊科(Compositae)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(Buch.-Ham.) DC.之乾燥地上部分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Sheepear Inula Herb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味甘,味微苦,性溫 |
性狀 | 莖灰褐色~暗褐色圓柱形。葉片狹矩圓形或近倒卵形,長7~9cm,寬1.5~2cm,小鋸齒邊緣,上表面黃綠色被黃色粗毛,下表面黃白色被白色絹毛。頭狀花序。花小。瘦果有冠毛。氣香,味辛、微苦。 |
中藥成分 | 有機酸、角鯊烯、異百里香酚、百里香酚、芹菜素(Apigenin)、木犀草素、丁香酸、丁香醛、松柏醛、香草醛、東莨菪亭、大黃素甲醚、橙黃胡椒酰胺苯甲酸酯、橙黃胡椒酰胺乙酸酯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地上部分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季採割全草,洗淨後新鮮使用或晒乾備用。以莖粗壯、葉多者較佳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亞熱帶和熱帶的海拔500~3200公尺山區的濕潤或乾燥丘陵地、荒地、灌叢或草地。分布於雲南、四川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。 |
相關標籤 | - #艾納香屬
- #烈香杜鵑
- #金挖耳
- #歐亞旋覆花
- #毛大丁草
|
相關 藥物 | - 白扁豆
增強免疫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河豚毒、解酒毒、止渴止瀉、消暑除濕、降濁升清、通利三焦、調脾暖胃 - 金蕎麥
綠膿桿菌、肺炎球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、抗癌、解熱、鎮咳、消炎、抑菌、排膿祛瘀、清熱解毒 - 大薊
抗菌、降壓、止血、祛瘀消腫、行而帶補、破血下氣 - 石灰
消積聚結核、脫肛、收陰挺、崩帶、止瀉痢、解酒酸、減瘢疪、蝕惡肉、止金瘡血殺瘡蟲、生肌、散血定痛、堅物 - 龍膽草
降壓、利尿、鎮痛、抗驚厥、鎮靜、抗過敏、抗發炎、利膽、保肝、健胃、除下焦濕熱、瀉肝膽實火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