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咸豐草 |
藥材別名 | 脫力草、鬼針草、黏身草、山蝨母、擂鑽草、鬼菊、黏花衣、跟人走、清胃草、鬼蒺藜、刺兒鬼、一把針、針包草、引線包、叉婆子、豆渣菜、跳蝨草、盲腸草、鬼骨針、婆婆針、山東老鴉草、鬼黃花、鬼釵草 |
功能主治 | 腸癰、熱淋、毒蛇咬傷、疔瘡(外科常見疾病)腫毒、痢疾(腹瀉)、肝病、腎臟炎、盲腸炎 |
禁忌 副作用 |
腸癰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性寒,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清熱藥(清熱解毒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30克,新鮮藥材則30~60克,煎湯服用。 外用:新鮮藥材適量,搗爛後敷於患部;或加水煎煮清洗患部。 |
功效作用 |
抑菌、拔膿生肌、消炎消腫、利尿解毒 |
基原 | 菊科(Compositae)植物鬼針草Bidens bipinnata L.之乾燥全草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Bidentis Bipinnatae Herba |
英文名 | Spanishneedles Herb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性平,歸肝經,歸脾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一年生草本。莖黃綠色、黃褐色或略帶紫色方形或圓柱形,直徑2~7毫米,嫩莖上具疏毛,特長在節處。葉呈黃綠色,為二回羽狀複葉。花為頭狀花序,舌狀黃色花朵。果實針束狀。微弱氣味,有淡淡味道。 |
中藥成分 |
膽鹼、苦味質、鞣質、黃酮醣苷等皂苷莖葉含揮發油、金絲桃苷(Hyperoside)、鞣質、生物鹼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全草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季採收,晒乾。以葉多、葉片綠色者較佳。
2. 儲藏:置通風乾燥處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路旁、荒地、林緣、溝邊。分布於中國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Bidens alba 界:植物界 Plantae 科:菊科 Asteraceae
|
相關標籤 | - #Bidens pilosa va...
- #大狼把草
- #狼杷草
- #鬼針草屬
- #鬼針草
|
相關 藥物 | - 人參
延緩衰老、抗腫瘤、補五臟、強壯身體、加強抵抗力、幫助新陳代謝、強化身體各部份功能、消痰水、破堅積、通血脈、除煩渴、定驚悸、添精神、益智、開心、明目、補肺、健脾、瀉火、大補肺中元氣 - 紅藥子
收斂止痛、止痢、養血、止血活血 - 敗醬
大腸桿菌等、溶血性鏈球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強效抑制作用、改善肝功能、行經破血、排膿、解毒 - 硫黃
殺滅皮膚真菌和黴菌、抑制中樞、消炎、鎮咳、助陽通便、療瘡、殺蟲、解毒 - 澤蘭
抑制血液凝固為女科要藥、強心、行而不峻、補而不滯、破瘀除癥、利尿消腫、行血通經、長肌肉、養血氣、利關節、通九竅、舒脾、散鬱、和血、泄熱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