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葫蘆 |
藥材別名 | 葫蘆瓜、腰舟、甜瓠、匏瓜、壺盧 |
功能主治 | 淋病(一種性傳染疾病)、黃疸、腹水(腹部累積過多體液)、水腫 |
禁忌 副作用 |
淋病(一種性傳染疾病)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利水滲濕藥(利水消腫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9~30克,煎湯;或煅存性研末(將藥材放入容器內隔火来加熱的方法)。 |
功效作用 |
抑制胰蛋白酶、散結、通淋、消腫、利水 |
基原 | 葫蘆科(Cucurbitaceae)植物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.或瓠瓜Lagenan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. var. depressa (Ser.) Hara之乾燥果實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Pericarpium Lagenariae |
英文名 | Bottle Gourd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味淡,性平,歸肺經,歸脾經,歸腎經 |
性狀 | 啞鈴狀、扁球形、棒狀或杓狀。 |
中藥成分 |
胺基酸、蛋白質、22-脫氧異葫蘆苦素D、22-脫氧葫蘆苦素D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果實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季採摘已成熟但外皮尚未木質化的果實,去皮後使用。 |
藥材產地 | 喜溫暖及光照環境,天生繁殖能力強。分布於中國。 |
詳細分類 | 界:植物界 Plantae 科:葫蘆科 Cucurbitaceae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大青葉
抗內毒素、抗病原微生物、消炎解毒、解心胃熱毒涼血解熱 - 兩面針
抗菌、抗癌、解痙、鎮痛、鎮靜、祛風通絡、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 - 鹽蛇乾
解毒散結、祛風定驚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