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山芝麻 |
藥材別名 | 大山麻、苦麻、假芝麻、山豆根 |
功能主治 | 痔瘡、外傷出血、毒蛇咬傷、瘧疾、咳嗽、麻疹、腮腺炎、咽喉炎、扁桃體炎、高燒、感冒 |
禁忌 副作用 |
痔瘡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清熱藥(清熱解毒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30克,新鮮藥材30~60克,煎服。外用:新鮮藥材適量,搗爛敷於患部;或乾燥後研磨成末調敷於患部。 |
功效作用 |
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殺菌作用、護心、保肝、止咳、清熱解毒 |
基原 | 梧桐科(Sterculiaceae)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.之乾燥根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Narroulleaf Screwtree Root |
英文名 | Narrowleaf Screwtree Root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性寒,歸肺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小灌木。根為圓柱形,表面灰黃色、灰褐色,栓皮粗糙,質堅硬。葉為狹長形。花為聚繖花序,五瓣淡紅色或紫紅色花瓣。蒴果呈卵狀長圓形,被星狀茸毛所覆蓋。微香氣味,味道苦澀。 |
中藥成分 |
鞣質、酚類、烏蘇酸根含黃酮醣苷、2,6-二甲氧基對醌、小麥黃素、葫蘆素E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根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全年皆可採收,以夏、秋季為佳。去除根部泥沙、鬚根後斬成短段再晒乾。 |
藥材產地 | 常見於山地和丘陵地。分布於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雲南、貴州、台灣。 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透骨草
抗腫瘤、抗菌、發炎、陰囊濕疹、解毒止痛、散瘀消腫、舒筋活血、祛風除濕 - 阿魏
馬肉毒、解蕈菜自死牛、去臭氣、殺細蟲、消肉積、終止妊娠 - 阿膠
補血止血、利大小腸、潤燥定喘、除風化痰、補陰、和血、滋腎益氣、清肺養肝 - 劉寄奴草
抗缺氧、止金瘡血、除癥下脹、破血通經 - 原蠶砂
去風勝濕、和胃化濁、祛風除濕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