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荊芥 |
藥材別名 | 荊芥穗、鼠螢、姜芥、假蘇、四棱稈蒿、線芥、香荊芥 |
功能主治 | 瘰歷瘡腫、產風血運、崩中血痢、吐衄腸風、目中黑花、口面喎斜、身強項直、中風口噤、傷寒頭痛 |
禁忌 副作用 |
瘰歷瘡腫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慎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解表藥(辛溫解表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1.5克,水煎服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搗敷、研末調敷;或煎水洗。
本草備要:連穗用,治血炒黑用。 |
功效作用 |
破結解毒為風病瘡家聖藥、清熱散瘀、利血脈、助脾消食、利咽喉、清頭目、散風濕、發汗 |
基原 | 唇形科(Labiatae)植物裂葉荊芥Nepeta tenuifolia Benth.之乾燥地上部分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Nepetae Herba |
英文名 | Fineleaf Nepeta Herb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性微溫,歸肺經,歸肝經 |
性狀 | 全長約100公分。莖上部有分枝,方柱形,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,被短柔毛,斷面類白色。葉對生,兩面被柔毛。假穗狀輪傘花序。小堅果棕黑色。氣芳香,味微澀而辛涼。粉末黃棕色。 |
中藥成分 |
荊芥苷(Schizonepetoside)、胡薄荷酮(Pulegone)、薄荷酮(Menthon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地上部分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季花開到頂、穗綠時採割,去除雜質後晒乾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山地陰坡、溝塘邊與草叢中。主產於河北、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Schizonepeta tenuifolia 科:唇形科 Lamiaceae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有骨消
鎮痛、拔膿生肌、利尿、解毒、消腫、解熱 - 八角蓮
擴張血管、興奮心肌、清熱解毒、祛瘀止痛、化痰散結 - 藿香
止瀉、利濕除風、益胃氣、進飲食、去惡氣、開胃止嘔、快氣和中 - 木香
抗腫瘤、降血糖、抗菌、促進胃腸道蠕動、止痛、行氣、消食安胎、實大腸、禦瘴霧去腋臭、殺鬼物、和脾氣、疏肝氣、泄肺氣、升降諸氣、三焦氣分之藥 - 白蘭花
化濁、止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