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仙茅 |
藥材別名 | 仙棕、獨茅根、獨芋、地棕、仙茅參、波羅門參、肥仙茅、天仙茅 |
功能主治 | 瘰癧(頸部淋巴結結核)、腰腳冷痺不能行、心腹冷氣不能食、失溺無子、小便失禁、命門火衰、陽萎精冷、筋骨痿弱 |
禁忌 副作用 |
瘰癧(頸部淋巴結結核)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補益藥(補陽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1.5克。
本草備要:糯米泔浸去赤汁,出毒用,忌鐵。 |
功效作用 |
抗驚厥、鎮靜、抗發炎、增強免疫、抗衰老、補虛勞、明耳目、益陽道、助命火、鎮靜健脾、止咳平喘、潤肺化痰、散寒除痺、壯陽煖精 |
基原 | 石蒜科(Amaryllidaceae)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.之乾燥根莖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Curculiginis Rhizoma |
英文名 | Common Curculigo Rhizome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性熱,有小毒,歸腎經,歸肝經 |
性狀 | 1. 葉如茅而略潤,根如小指,黃白多涎,竹刀去皮切。
2. 圓柱狀,長3~10公分,直徑3~8毫米,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斷面黃棕色。氣辛香,味微苦辛。粉末黃棕色。 |
中藥成分 |
仙茅苷(Curculigosid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根莖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2~4月發芽前或7~9月苗枯萎時挖取根莖,洗淨,去除鬚根和根頭,晒乾;或蒸後晒乾。
2. 儲藏:置陰涼乾燥處,防潮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海拔1600公尺的林下草地或荒地上。分布於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Curculigo orchioides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冬瓜
消減煩悶、益氣耐老、癰腫、散熱毒、止消渴、消水腫、利二便、益脾、瀉熱 - 野菊花
增強吞噬作用、抑制血小板凝結、抗心肌缺血、解熱、降壓、涼肝明目、消腫、清熱解毒 - 鯉魚
利小便、下水氣 - 砂糖
助脾、大小腸、肺、滋潤心 - 陰陽水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