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甘草 |
藥材別名 | 粉草、美草、國老、甜甘草、蜜甘 |
功能主治 | 腹中攣急作痛、癰疽瘡毒、咳嗽氣喘、中氣不足、脾胃虛弱 |
禁忌 副作用 |
腹中攣急作痛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可使用,對孕婦有益處,不可過量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補益藥(補氣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2~11.5克,煎湯。
本草備要:補中炙用,瀉火生用。 |
功效作用 |
故有國老之稱、消腫解百藥毒、止渴、保健脾胃、清熱、補氣、潤肺、祛痰、通行十二經、生肌止痛、使之不爭、而散表寒;入和劑:補益;入汗劑:解肌;入涼劑:瀉邪熱;入峻劑:緩正氣;入潤劑:養陰血
協和諸藥、瀉心火;炙用:補三焦元氣、生用:補脾胃不足 |
基原 | 豆科(Leguminosae)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、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.之乾燥根及根莖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|
英文名 | Liquorice Root and Rhizome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性平,歸心經,歸肺經,歸脾經,歸胃經 |
性狀 | 1. 大而結者良。
2. 圓柱形,直徑約為1~3公分。未去皮者黃棕色或灰棕色,去皮者淡黃色。臭微而特殊,味甜。粉末淡黃色。 |
中藥成分 |
甘草甜素(Glycyrrhizin)、甘草酸(Glycyrrhinic acid)、甘草苷(Liquiritin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根及根莖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季採挖,趁濕切去莖基、串條、枝杈、鬚根等,放乾燥處風乾。削去外面栓皮者稱為「粉甘草」。
2. 儲藏:置密蓋容器內,防蟲蝕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向陽乾燥的棕鈣土及含鹽分較少、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鈣質草原。分布於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甘肅、新疆。 |
詳細分類 | 界:植物界 Plantae 科:豆科 Fabaceae 屬:甘草屬 Glycyrrhiza 種:甘草 G. uralensis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白頭翁
抗滴蟲、鎮痛、鎮靜、清熱、解毒、止痢、涼血、堅腎 - 厚朴
抗腫瘤、降壓、肌肉鬆弛、殺臟蟲、破宿血、行結水、厚腸胃、消痰化食、平胃調中、散濕滿、瀉實滿 - 三叉苦
燥濕止癢、行氣止痛、清熱解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