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熟地黃 |
藥材別名 | 伏地、熟地 |
功能主治 | 鬚髮早白、耳鳴、眩暈、內熱消渴、盜汗遺精(精液自動流出體外)、骨蒸潮熱、腰膝酸軟、肝腎陰虛、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)下血、崩漏(月經不正常、月經不調(月經失調)、心悸怔忡、血虛萎黃、胎產百病、勞傷風痺 |
禁忌 副作用 |
鬚髮早白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可使用,對孕婦有益處,不可過量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補益藥(補血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0~30克,煎服;或入丸、散;或熬膏;或浸酒。
本草備要:以好酒拌砂仁末,浸蒸晒九次用。 |
功效作用 |
黑髮烏髭為補血之上劑、聰耳明目、生精血、填骨髓、補真陰、滋腎水、補益五臟 |
基原 | 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.之塊根經加工蒸晒而成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|
英文名 | Prepared rhizome of Adhesive Rehmannia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性微溫,歸肝經,歸腎經 |
性狀 | 光澤烏黑色不規則的塊片、碎塊,黏性大。氣微,味甜。 |
中藥成分 |
地黃寧苷D(Rehmannioside D) |
藥用部位 | 加工蒸晒之塊根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取生地黃,照酒燉法燉至酒吸盡,取出後晾晒至外皮黏液稍乾時切厚片或塊,乾燥後即得(每100公斤生地黃用黃酒20~30公斤)。
2. 儲藏:置通風乾燥處,密蓋容器保存,防黴、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產於中國,以河南溫縣、博愛、孟縣產量大,質量佳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Rehmannia glutinosa 目:唇形目 Lamiales 科:列当科 Orobanchaceae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廣東王不留行
消腫、下乳、活血通經 - 穿山甲
抗發炎、抗凝血、風瘧瘡科、和傷發痘、止痛排膿、消腫潰癰、通經下乳、通經絡達病所、行散 - 蔓菁子
利水明目、瀉熱解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