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當歸 |
藥材別名 | 川當歸、乾歸、西當歸、雲歸、秦歸 |
功能主治 | 陰虛而陽無所附者、一切血症、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、帶脈為病、氣逆裏急、經痛、經閉(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)、衝脈氣病、癰疽瘡瘍、痿痺癥瘕、風痙無汗、心腹諸痛、頭痛腰痛、澼痢、溫瘧、欬逆上氣、虛勞寒熱 |
禁忌 副作用 |
陰虛而陽無所附者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補益藥(補血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5~15克,煎服。
本草備要:治血酒製,有痰薑製。 |
功效作用 |
增加免疫力為血中之氣藥、鎮靜、抗痙攣、活血化瘀、幫助子宮收縮、促進血液循環、補養婦女身體、通經、清血、補血、排膿止痛、養血生肌、澤皮膚、潤腸胃、入心肝脾、助心散寒、散內寒、和血 |
基原 | 繖形科(Umbelliferae)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(Oliv.) Diels之乾燥根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|
英文名 | Chinese Angelica Root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味辛,性溫,歸肝經,歸心經,歸脾經 |
性狀 | 1. 川產力剛,善攻,秦產力柔,善補,以秦產頭圓尾多,肥潤氣香者良,名馬尾當歸,尾粗堅枯者,名鑱頭當歸,只宜發散用。
2. 全體(全歸)略圓柱形,長15~25公分,黃棕色~深褐色;根上端(歸頭)膨大鈍圓,直徑1.5~4公分,主根(歸身)粗短,長1~3公分,直徑1.5~3公分,下部有多條支根(歸尾)。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。有濃厚特異香氣,味甘、辛、微苦,有麻舌感。粉末米黃色。 |
中藥成分 |
阿魏酸(Ferulic acid)、當歸酮(Angelicone)、藁本內酯(Ligustilid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根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末採挖,去除鬚根及泥沙,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,上棚,以煙火慢慢熏乾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黴、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海拔1800~2500公尺高寒陰濕處。栽培於四川、雲南、陝西、貴州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Angelica sinensis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續斷
促進骨頭損傷癒合、抗衰老、抗氧化、增強免疫、消炎、抗菌、止痛生肌、金瘡折跌、破瘀血、縮小便、暖子宮、止崩漏、補不足、強筋骨、宣通血脈、補肝腎 - 櫻桃核
行氣止痛、消瘤去瘢、發表透診 - 牛黃
抗發炎、強心、抗驚厥、鎮痛、鎮靜、解毒、通竅辟邪、利痰涼驚、清心解熱 - 珍珠母
提高細胞免疫、初期白內障、抗氧化、抗潰瘍、定驚明目、平肝潛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