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何首烏 |
藥材別名 | 夜交藤根、赤首烏、首烏、交籐 |
功能主治 | 風疹(德國麻疹)瘙癢、瘰癧(頸部淋巴結結核)、高血脂、精血虧虛、癰腫、崩帶瘡痔、勞瘦風虛、氣血太和、腸燥便秘、腰痛 |
禁忌 副作用 |
風疹(德國麻疹)瘙癢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可使用,對孕婦有益處,不可過量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瀉下藥(潤下藥)、補益藥(補血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6~15克,煎服。
本草備要:凡使赤白各半,泔浸,竹刀刮皮切片,用黑豆與首烏拌勻,鋪柳甄,入砂鍋,九蒸九晒用。忌鐵。 |
功效作用 |
令人有子為滋補良藥、潤腸通便、消腫、解毒、止惡瘧、烏髭髮、強筋骨、養血袪風、添精益髓、濇收歛精氣、益血、補肝、堅腎 |
基原 | 蓼科(Polygonaceae)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.之乾燥塊根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|
英文名 | Fleeceflower Root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味甘,味澀,性微溫,歸肝經,歸腎經 |
性狀 | 1. 有赤白二種,夜則籐交,一名交籐,有陰陽交合之象。赤雄入血分,白雌入氣分,以大如拳五瓣者良,三百年者大如栲栳,服之成地仙。
2. 不規則紡錘狀或團塊狀,長6.5~15公分,直徑4~12公分。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,切面淺紅棕色,有粉性。氣微,味微苦、澀。粉末黃棕色。 |
中藥成分 |
大黃素甲醚(Physcion)、大黃素(Emodin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塊根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、冬季葉枯萎時採挖,削去兩端,洗淨,個大的切成塊,乾燥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山腳陽處、溪邊、路旁及灌木叢中。分布於廣東、貴州、廣西、河南、江蘇。 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遠志
瀉心火、安魂魄、改善健忘、止驚悸、定心氣、助筋骨、長肌肉、利九竅、聰耳明目、補精壯陽、強志益智、上達於心、通腎氣、散鬱、壯氣、洩熱 - 藿香
止瀉、利濕除風、益胃氣、進飲食、去惡氣、開胃止嘔、快氣和中 - 黃精
久服不飢、以其得坤土之精粹、下三蟲、除風濕、增強免疫、抗衰老、降血糖、助筋骨、填精髓、潤心肺、健脾胃、補中益氣 - 預知子
福氏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等、綠膿桿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、補五勞七傷 - 楤木
增強免疫、消腫毒、散瘀血、利小便、祛風濕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