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三棵針 |
藥材別名 | 土黃檗、土黃連、銅針刺 |
功能主治 | 抗心律不整、舒張冠脈血管、降低負性肌力、降壓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、眼睛發紅、喉嚨痛、濕疹、黃疸、濕熱瀉痢(腹瀉) |
禁忌 副作用 |
抗心律不整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性寒,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清熱藥(清熱燥濕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30克,煎湯;或泡酒。外用:適量,研磨成末調敷於患部。 |
功效作用 |
保肝、瀉火解毒、清熱燥濕 |
基原 | 小蘗科(Berberidaceae)植物擬蠔豬刺Berbers soulieana Schneid.等同屬數種植物之乾燥根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Radix Berberidis |
英文名 | Barberry Root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性寒,有毒,歸肝經,歸胃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常綠灌木。直立莖,多分枝,具堅硬刺。葉為簇生,有革質,葉片呈長圓狀披針形,上下表面顏色不同,上表面為帶光澤的綠色,下表面則為黃綠色。花簇生,花瓣呈卵狀長圓形。漿果為橢圓形,成熟時變紅色。藥用部位--根為圓柱形,外皮呈灰棕色,具細皺紋,易剝落。質堅硬不易斷。微弱氣味,帶苦味。 |
中藥成分 |
黃櫨木鹼等生物鹼、木蘭鹼、非洲防己鹼、掌葉防己鹼、九連鹼、受巴枯鹼、藥根鹼、小蘗鹼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根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春、秋季採挖,去除泥沙和鬚根,晒乾或切片晒乾。
2. 儲藏:置乾燥處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海拔600~2000公尺的山坡、路旁、林緣。分布於陝西、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。 |
相關 藥物 | - 穿山龍
增強免疫、抗流感病毒、祛痰、鎮咳、祛痰、平喘、止咳、祛風止痛、活血舒筋 - 蒿本
止痛、除濕、散寒 - 鯽魚
和胃食實腸行水 - 菝葜
大腸桿菌等、綠膿桿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、抗錐蟲、解毒、利尿、抗腫瘤、抗發炎、抗菌、消腫毒、利小便、祛風濕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