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澤瀉 |
藥材別名 | 建澤瀉、天鵝蛋、澤芝、芒芋、水瀉、水白菜、如意菜、水澤 |
功能主治 | 濕熱之病小便不利(不順暢)、泄精、血尿、淋瀝陰汗、疝痛、香港腳)、腳氣(足癬、腫脹水痞、嘔吐瀉痢、消渴痰飲 |
禁忌 副作用 | 濕熱之病小便不利(不順暢)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利水滲濕藥(利尿通淋藥)、祛濕藥(利水滲濕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6~12克,鹽水拌;或酒浸,忌用鐵。 |
功效作用 | 降壓、調結血脂、抗腎結石形成、消除腫脹、補陰、補養虛炎、聰耳明目、止頭旋、補虛損、起陰氣、益氣力、養五臟、利濕行水、瀉腎經之火邪、利小便 |
基原 | 澤瀉科(Alismataceae)植物澤瀉Alisma plantago-aquatica L. subsp. orientale (Sam.) Sam.之乾燥塊莖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Alismatis Rhizoma |
英文名 | Alisma Rhizome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味淡,性寒,歸腎經,歸膀胱經 |
性狀 | 類圓形、長圓形或倒卵形,長4~7公分,直徑3~5公分。表面黃白色,破折面黃白色,顆粒性。氣微,味極苦。粉末淡黃色或略帶棕色。 |
中藥成分 | 澤瀉醇(Alisol)、澤瀉醇B乙酸酯(Alisol B monoacetat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塊莖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冬季採挖,去除莖葉及鬚根後洗淨,用微火烘乾,再摘去鬚根及粗皮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淺沼澤地或水稻田中,喜溫暖氣候,多栽培於潮濕而富含腐殖質的黏質土壤中。分布於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陝西、新疆、雲南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Alisma plantago-aquatica 科:澤瀉科 Alismataceae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沒食子
斂瘡、止血、止咳、固精、澀腸、烏鬚髮、收陰汗、濇固氣 - 胖大海
降壓、鎮痛、利尿、抗菌、潤腸通便、利咽解毒、化痰止嗽、清熱潤肺 - 千斤拔
活血解毒、解熱鎮痛、驅風去濕、舒筋活絡 - 萹蓄
通淋、止癢、抗菌、降壓、利小便、殺蟲疥 - 珍珠母
提高細胞免疫、初期白內障、抗氧化、抗潰瘍、定驚明目、平肝潛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