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辣蓼 |
藥材別名 | 旱苗蓼、辣蓼草 |
功能主治 | 皮膚瘙癢、食滯、腸炎、痢疾(腹瀉) |
禁忌 副作用 |
皮膚瘙癢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具小毒,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祛濕藥(芳香化濕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30克,煎湯。外用:適量,煎湯清洗患部。 |
功效作用 |
滅蛆、化滯、除濕 |
基原 | 蓼科(Polygonaceae)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n之乾燥全草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Herba Polygoni Pubescentis |
英文名 | Red-knees Herb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性溫,歸脾經,歸胃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莖紅色或青色圓柱形,直徑3~4毫米。葉互生,卵狀披針形,長5~ 12公分,寬0.8~1.6公分,綠色帶「八」字形黑斑。穗狀花序,小花粉紅色。氣微辛燥,味辛辣。 |
中藥成分 |
鞣質、正十一烷等揮發油、檸檬烯、正癸烷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全草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採收,去除雜質後晒乾。
2. 儲藏:置通風乾燥處,乾燥容器保存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近水草地、流水溝中或陰濕處。分布中國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Persicaria hydropiper
|
相關標籤 | - #虎杖
- #皺葉酸模
- #越南香菜
- #卷莖蓼
- #Persicaria sect. Per...
|
相關 藥物 | - 髮
收斂止血、涼血去瘀長肉、合諸藥煎膏、利二便、通關格、補陰消瘀 - 栝蔞仁
清肺、利氣通便、清熱化痰 - 牛大力
止咳、舒筋活絡、補脾潤肺 - 糯米
發痘瘡、收自汗、縮小便、堅大便、補脾肺虛寒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