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石膏 |
藥材別名 | 白石膏、冰石、玉大石、白虎、寒水石、白虎、細石、細理石、軟石膏 |
功能主治 | 牙痛、外感熱病、熱毒、口臭)牙痛、胃火(胃部不適、舌焦、自汗、中暑、大渴引飲、小便赤濁、肌肉壯熱、日晡潮熱、發熱(發燒)惡寒、陽明頭痛、無汗、傷寒鬱結 |
禁忌 副作用 | 牙痛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慎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清熱藥(清熱瀉火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15~60克,先煎,宜生用。
本草備要:瑩白者良,研細,甘草水飛用,近人因其寒,或用火煆,則不傷胃,味淡難出,若不煎劑,須先煮數十沸。 |
功效作用 | 抑制膽汁排泄、縮短凝血時間、調節免疫、除煩、消腫、生津止渴、緩脾益氣、發汗解肌、清熱降火 |
基原 | 硫酸鹽類硬石膏族礦物石膏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Gypsum Fibrosum |
英文名 | Gypsum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味辛,性大寒,歸肺經,歸胃經 |
性狀 | 長塊形或不規則形纖維狀的結晶集合體,白色~灰白色或透明至半透明。氣微,味淡。 |
中藥成分 | 含水硫酸鈣 |
藥用部位 | 礦物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全年均可採挖,多於冬季採挖。去淨泥土雜石。
2. 儲藏:置陰涼乾燥處,防潮。 |
藥材產地 | 分布於湖北、安徽、河南、西藏。 |
相關 藥物 | - 葛花
止泄瀉、化濕熱、解酒毒 - 劉寄奴草
抗缺氧、止金瘡血、除癥下脹、破血通經 - 千里光
鮑氏痢疾桿菌等、志賀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強效抑制作用、抗菌、散瘀破血、利尿解熱、補腎活血、清肝明目 - 伏龍肝
收斂、止瀉、止嘔、去濕消腫、調中止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