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無患子 |
藥材別名 | 菩提子、油珠子、洗手果、苦患子、油患子 |
功能主治 | 滴蟲性陰道炎、皮膚癬瘡、牙齦腫痛、蛔蟲病、疝氣脹痛、氣滯腹脹痛、白喉、喉嚨腫痛、咳喘 |
禁忌 副作用 |
滴蟲性陰道炎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性涼,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清熱藥(清熱解毒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0克,研磨;或煨煮。 |
功效作用 |
傷寒桿菌、大腸桿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、降血膽固醇、降壓、滅精子、子宮收縮、止血、鎮靜、抗癌、抗菌止咳、殺蟲、行氣、利咽、清肺祛痰 |
基原 | 無患子科(Sapindaceae)植物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.之乾燥種子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Semen Sapindi |
英文名 | Chinese Soapberry Fruit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味微辛,性涼,有小毒,歸心經,歸肺經 |
性狀 | 落葉喬木。樹皮呈黃褐色,上有無數皮孔。葉為雙數羽狀複葉互生,呈卵披針狀,具短葉柄。花為圓錐花序頂生或側生,覆蓋上黃褐色茸毛,黃綠色小花,雜性花。肉質果實,表皮呈黃色。種子為黑色球形狀,光滑極硬,無胚乳,黃色子葉肥厚。 |
中藥成分 |
倍半萜苷類、類固醇皂苷、萜類、蛋白質、花生酸等多種脂肪酸、亞油酸、油酸、硬脂酸、棕櫚酸 |
藥用部位 | 乾燥種子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果實成熟後摘採,去除果肉,取出種子後晒乾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土壤鬆軟且稍濕潤的山坡上的疏林叢中,或村莊旁較肥沃的向陽地。分布於廣東、廣西。 |
相關 藥物 | - 鵝
發風動瘡 - 吳茱萸
抗缺氧、抑致中樞神經系統、升溫、抗菌、殺蟲、抗血栓、降逆止嘔、健胃、下氣止痛、溫中散寒 - 馬寶
祛痰、鎮靜、解熱、清熱解毒、鎮驚化痰 - 蛇床子
鎮靜催眠、殺精、抗真菌、抗心律不整、抗滴蟲、殺蟲、袪風燥濕、補腎袪寒、強陽益陰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