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荊瀝 |
藥材別名 | 黃荊莖瀝、牡荊汁、牡荊瀝 |
功能主治 | 消渴熱痢、眩運煩悶、痰迷、中風失音 |
禁忌 副作用 |
消渴熱痢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沸水沖,30~60毫升。外用:適量,塗敷;或點眼。 |
功效作用 |
行血氣為去風化痰妙藥、開經絡、化痰涎、除風熱 |
基原 | 馬鞭草科(Verbenaceae)植物牡荊Vitex negundo L. var. cannabifolia (Sieb. et Zucc.) Hand.-Mazz.之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。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性涼,歸心經,歸肝經 |
中藥成分 |
暫未提供 |
藥用部位 | 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季採新鮮牡荊粗莖30公分左右,兩端架於磚上,其下以火燒之,則莖汁從兩端瀝出,以器取之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低山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。分布於華東、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。 |
相關 藥物 | - 石燕
行濕熱、利竅 - 哈士蟆油
潤肺養陰、補腎益精 - 白頭翁
抗滴蟲、鎮痛、鎮靜、清熱、解毒、止痢、涼血、堅腎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