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白芨 |
藥材別名 | 白雞兒、甘根、凍瘡藥、連及草、白及 |
功能主治 | 敗疽死肌、惡瘡癰腫、跌打骨折、潰瘍傷口、皮膚皺裂、燙傷、肺結核、外傷手術出血、衄血、肺胃出血 |
禁忌 副作用 |
敗疽死肌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避免影響胎兒發育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止血藥(收斂止血藥)、理血藥(止血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6~15克,煎服。 |
功效作用 |
保護黏膜、生肌消腫、收斂、抗菌、止血、令人肌滑、塗手足皴裂、除面上皯皰、去腐逐瘀生新、肺損者能復生之、止吐血 |
基原 | 蘭科(Orchidaceae)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(Thunb.) Rchb.f.或臺灣白及Bletilla formosana (Hayata) Schltr.之乾燥塊莖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Bletillae Rhizoma |
英文名 | Common Bletilla Tuber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味甘,味澀,性微寒,歸肺經,歸肝經,歸胃經 |
性狀 | 1. 白及:灰白色或黃白色不規則扁圓形,長1.5~5公分,厚0.5~1.5公分。
2. 臺灣白及:黃褐色或棕褐色不規則圓錐形或長圓錐形,長2.5~3.5公分,厚1~1.5公分。
3. 斷面類白色。無臭,味苦,嚼之有黏性。粉末黃白色。 |
中藥成分 |
1,4-二[4-(葡萄糖氧)苄基] -2-異丁基蘋果酸酯(Militarin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塊莖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季採收,去除莖葉及鬚根,洗淨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,晒至半乾後去除外皮再晒乾。
2. 儲藏:置乾燥處,防黴、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長於山野、山谷較潮濕處。分布於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Bletilla striata 科:蘭科 Orchidaceae
|
相關標籤 | - #黃花白及
- #苞舌蘭屬
- #南洋白花蝴蝶蘭
- #紫花苞舌蘭
- #白芨屬
|
相關 藥物 | - 厚朴花
抗血小板、抗潰瘍、抗腫瘤、抗病原微生物、降壓、肌肉鬆弛、理氣寬中、芳香化濕 - 玫瑰花
改善婦女生理不順、暢氣活血、活肝醒脾、平肝氣、抗腫瘤、抗病毒、理氣、行血、和血 - 人牙
- 海風藤
舒筋活絡、祛風除濕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