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天門冬 |
藥材別名 | 大當門根、三百棒、小葉青、天冬 |
功能主治 | 陰虛有火之證、腸燥便秘、乳房腫瘤、虛勞骨蒸、足下熱痛、消渴嗌乾、痰嗽喘促、吐膿吐血、肺痿肺癰(化膿性肺炎) |
禁忌 副作用 |
陰虛有火之證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慎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補益藥(補陰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6~12克,煎湯服。 |
功效作用 |
抗菌、抗腫瘤、利二便、澤肌膚、止渴消痰、滋腎潤燥、降火 |
基原 | 百合科(Liliaceae)植物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(Lour.) Merr.之乾燥塊根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Asparagi Radix |
英文名 | Asparagus Root |
性味歸經 | 味甘,味苦,性寒,歸肺經,歸腎經 |
性狀 | 半透明黃白色或淡黃棕色長紡錘形,長5~23公分,直徑0.5~2.2公分。斷面中央黃白色。氣微,味微甜,有黏性。粉末灰黃色。 |
中藥成分 |
天門冬素(Asparagine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塊根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秋、冬季採挖,洗淨,去除莖基和鬚根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,趁熱去除外皮,洗淨,乾燥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黴、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陰濕的山野林邊、山坡草叢中或丘陵地帶灌木叢中,也有栽培。分布於甘肅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。 |
詳細分類 | 學名: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科:天门冬科 Asparagaceae
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月季花
疏肝解鬱、活血調經 - 大戟
利二便、瀉水飲、行血發汗、瀉臟腑水濕 - 榧實
殺蟲、潤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