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杏仁 |
藥材別名 | 光杏仁、杏梅仁、木落子、杏子、杏核仁、山杏仁、苦杏仁 |
功能主治 | 血虛津枯、腸燥便秘、煩熱喘促、欬逆上氣、上焦風燥、時行頭痛 |
禁忌 副作用 |
血虛津枯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慎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祛痰藥(止咳平喘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1.5克,水煎服;或入丸、散。
本草備要:不宜生用,以免氫氰酸中毒。去皮尖炒研,雙仁者殺人,得火良。 |
功效作用 |
對中樞神經有鎮靜的功能、抗發炎、抗突變、抗腫瘤、保肝、止咳平喘、制狗毒錫毒、殺蟲治瘡、通大腸氣秘、潤燥消積、降氣行痰、除風散寒、瀉肺解肌 |
基原 | 薔薇科(Rosaceae)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. var. ansu Maxim.、西伯利亞杏Prunus sibirica L.、東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(Maxim.) 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.之乾燥成熟種子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Armeniacae Amarum Semen |
英文名 | Bitter Apricot Seed |
性味歸經 | 味苦,性微溫,有小毒,歸肺經,歸大腸經 |
性狀 | 扁心臟形,長10~19毫米,寬7~15毫米,厚5~7毫米。種皮棕色~暗棕色,子葉白色富油性。無臭,味苦。粉末黃白色。 |
中藥成分 |
苦杏仁苷(Amygdalin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成熟種子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季採收成熟果實,去除果肉及核殼,取出種子晒乾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山坡、丘陵地。分布於河北、山西、陝西。 |
相關標籤 | |
相關 藥物 | - 硫黃
殺滅皮膚真菌和黴菌、抑制中樞、消炎、鎮咳、助陽通便、療瘡、殺蟲、解毒 - 菝葜
大腸桿菌等、綠膿桿菌、如: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對特定菌種具抑制作用、抗錐蟲、解毒、利尿、抗腫瘤、抗發炎、抗菌、消腫毒、利小便、祛風濕 - 蕘花
行水捷藥、散結洩熱 - 貓鬚草
祛濕、清熱、化結石、利尿、消炎、降壓 - 雷丸
抗陰道滴蟲、抗癌、增強免疫、消積殺蟲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