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材名稱 | 半夏 |
藥材別名 | 地巴豆、水芋、麻芋子、三步跳、三葉半夏 |
功能主治 | 消腫止汗、散痞除癭、反胃吐食、痰瘧不眠、傷寒寒熱、胸脹、喉嚨痛、眉稜骨痛、痰厥頭痛、欬逆頭眩 |
禁忌 副作用 |
消腫止汗 |
懷孕授乳 注意事項 | 孕婦禁用。 |
相關圖片 |  (點擊圖片查看原圖) |
用途分類 | 清熱藥(清熱燥濕藥)、祛痰藥(燥濕化痰藥) |
用法用量 | 內服:3~11.5克,有毒,一般炮製後用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。
本草備要:浸七日,逐日換水瀝去涎,切片,薑汁拌(性畏生薑,用之以制其毒,得薑而功愈彰)。 |
功效作用 |
抗心律不整、抗早孕、抗生育、抗癌、鎮咳、催吐、鎮吐、救暴卒、利水道、發音聲、止煩嘔、下逆氣、發表開鬱、除濕化痰、補肝潤肺、和胃健脾、能燥能潤、能走能散 |
基原 | 天南星科(Araceae)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(Thunb.) Breitenb.之乾燥塊莖。 |
相關藥物 | |
拉丁藥名 | Pinelliae Rhizoma |
英文名 | Pinellia Tuber |
性味歸經 | 味辛,性溫,有毒,歸脾經,歸胃經,歸肺經 |
性狀 | 1. 圓白而大陳久者良。
2. 圓球形、半圓球形或偏斜狀,直徑0.8~2公分,外皮有黃色斑點。去淨外皮表面白或淺黃色,縱切面腎臟形,潔白,粉性足。粉末白色,有刺激之臭氣,味辛辣,嚼之發黏,麻舌而刺喉。 |
中藥成分 |
半夏蛋白(pinellin) |
藥用部位 | 乾燥塊莖。 |
儲藏法 | 1. 採收加工:夏、秋季採挖,洗淨泥土後去除外皮和鬚根,晒乾或烘乾。
2. 儲藏: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,防蟲蛀。 |
藥材產地 | 生於山坡草地、荒地、包穀地、田邊、河邊、疏林下。除內蒙古、新疆、西藏外,廣佈於中國。 |
詳細分類 | 科:天南星科 Araceae 種:半夏 P. ternata
|
相關 藥物 | - 薑黃
抗生育、抗艾滋病病毒、抗腫瘤、抗發炎、抗菌、保肝、除風消腫、下氣破血、理血中之氣、通月經、利膽、鎮痛、散風活血、行氣滯 - 虎骨
定痛辟邪、追風健骨、故嘯則風生、虎屬金而制木 - 西瓜
消化飲食、醒酒、利便、解暑除煩 - 木通
抗菌、利尿、止大渴、行經下乳、破血催生、止痛排膿、除煩退熱、關節、血脈、通利九竅、導諸濕熱、化津液、清肺熱、降心火
|